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漂洋过海 辗转数城寻味东方古典之美[四合茗苑](图文)
漂洋过海 辗转数城寻味东方古典之美[四合茗苑](图文)
2017-04-12 16:18:49 [四合茗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历史的跌宕演变,历经盛衰荣辱。在岁月长河的打磨淬炼下,一个拥有灿烂文明的中国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拥抱世界的中国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智慧下,经济发展日行千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也开始逐渐丢失了一些需要慢慢沉淀的传统文化精神。
大力发展经济,步子要走得快,但放眼长远,还需步子走得稳。求稳,则心要有底。心有底,才能稳如泰山,高视阔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向何处?
追根溯源,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我们逐渐丢失的传统,已成各行各业里有识之士的共同诉求。
中国建筑因其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实乃世界文明里的一块稀世瑰宝。但因着众多纷繁芜杂的历史因素和事件,我国在这一块的传承和保护上并不尽如人意。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居,曾经不断求学于中国的日本,因其自身特殊的社会历史进程,在保护古迹上确是颇有建树。
中国建筑不同时期的木构建筑技法对日本建筑颇有影响,尤其在佛寺建筑上。虽然日本根据本国文化和自然条件进行了不少的改变和本土化,但时至今日对于很多中国建筑设计师而言,仍具大量参考价值。
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秉着虚心好学的精神,由知名教授牵头,多次组织本土优秀设计师们共同前往日本,辗转数地拜访多处名胜古迹,从中汲取东方古典艺术精粹,也感受体味中华灿烂文明在他乡保留下来的巨大影响。
左四为四合茗院设计总监刘中辉先生
本次的“E15团”承上启下,本着以“研习”为先的宗旨,通过田野调研的方式。由专业的导师带领设计师们,观摩探讨当地的文化传统、建筑设计,了解那些背后的故事与脉络。
京都大德寺
始建于镰仓时代1325年的大德寺,位于今日本国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大灯国师为开山祖师,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
不管从哪个入口进入大德寺,最重要的就是先去找到一个清洗的水池来把自己的手脸洗干净。在早期,日本的寺庙一定依水而建,所有的人要进庙前一定都会在水边把自己洗干净,既是尊敬、也是清凉身心灵。寺内共有21座塔头,拥有茶室、园林、门画等多处文化遗产。唐门、使门、三门、佛殿和法堂林立;大仙院、养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其中大仙院的庭院是江户初期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景致优雅。
枯山水是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无山而喻山而得名。
禅对浮于生活表面的繁复没有兴趣,它要求洞穿表象直抉深层,从内心而非外境直接把握生命本身。禅庭,到现在不仅是寺庙中的专属空间,日本的居家设计中也在广泛使用这种空间规划,寓意让人们观照内心省悟得失。正所谓“屋,是居心之所”。当下国人开始关注新中式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值得将禪庭的营造手段掌握,可用于开展更丰富多样的中式设计。
二条城
又名二条御所,位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元离宫二条城,是由德川家康下令兴建的,筑城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德川的族人及武将在造访京都时,有个休憩的寓所。二条城由石墙和护城河环绕,在城内建有本丸御殿、二丸御殿、唐门、黑书院、白书院、内宅(院)、位于城堡一角的天守阁及其它附属建筑。
城内名为“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是幕府统治者为保全自身安全而设的警报机关。
二条城一向以樱花种类丰富见称,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赏樱胜地。在城内的樱之园,可观赏到有“樱花王者”称誉的八重樱华贵庄严的身姿。每年梅花和菊花盛开的季节都是游览的好时机。
二之丸庭院为一回游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散落湖石,不追求豪华奇异,尽可能还原自然本色。水庭的周边植有高低错落有致的各类植被,水、植、石相映成趣。庭院风格看似粗放,却于无声间对于局部细节处理不乏细腻和严谨,与周围的建筑群和谐共存。
二之丸御殿的宫室建筑体态秀美、尺度宏阔,园林内绿化与建筑搭配得宜。其御殿建筑样式极富有特色,殿内墙壁和隔门上绘有幕府的皇家著名画家狩野一门的画作,其中《鹰立松树图》、《守望八方雄狮图》皆为狩野派的名作。
二条城的整体都得到了极妥善的保护,于近处观察其城墙、护濠、各个建筑和庭园的细部,不难体会所采取的保存方法的细致。建筑物室内干净整洁,木质材料和绘画都被养护得一尘不染。每一组构件,每一处木棂,每一块金饰片都反映出细腻的匠心和认真的手法,对所有文物建筑和环境所进行的呵护与保养可谓是一丝不苟、煞费苦心。
现在,二条城的那些结构已经成为具象的史诗,其建筑物上面所装点着的金色也恰恰是昔日繁华的一种反射,它们作为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值得保存和维护它们的人为之骄傲。
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被誉为日本最早的木造建筑群之一。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珈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
小野妹子于607、609两度作为遣隋使到访中国,也从中国带回去很多先进文化和技术回去。而法隆寺据传建于607年,其与日本原有建筑模式的区别较大。某种程度上说,算是对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的不完全模仿。
中国建筑从二里头文化开始,就有了相当大规模的夯土基台,为了防止建筑的夯土基台被雨水冲刷而崩塌,建筑物往往有相当大的“出跳”,而构建这个出跳的大功臣,就是中国独有的“斗拱”技术,日语叫做“组物”。
因为技术相对复杂,日本并未能完全掌握,就用了斗拱里技术相对简单的一种“偷心造”。比起“计心造”少了横着的斗栱,所有的出跳都变成了一条条渐次增长的“木棍”。
五重塔是唐朝时日本学习模仿大唐建筑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唐朝时的木结构宗教建筑的模式。唐朝时日本全面向中华学习,在建筑上,这是个奈良时代所产生的唐风建筑日本化的时代。建筑从浑厚雄大的唐风,趋向纤细优美的贵族化风格,是脱胎于大唐又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建筑。
法隆寺的五重塔遭遇过很多次地震和强风的袭击,但从未倒塌,今天它依然保持着1300年前的风貌。五重塔的底层内部安放着被称作“塔本四面具”的塑像群,其中80尊塑像被列为日本的国宝。五重塔上的塔顶插有四把镰刀 一说镰刀是为了封住圣德太子怨灵而设,还有一种说法是祈求防止雷击。此外还传说如果看到镰刀向上为丰年,向下则为荒年。
在白沙上绘出几何图案,是禅寺每日清晨的工作,这种沙纹,代表着水。在白沙上描绘出沙纹,看起来像河或像大海,再或者又好似云海,映射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无水,却让人感觉到水,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点。
白砂之上一经画线,往往保持多时,因此枯山水之庭园是属于视觉的欣赏,心灵的享受,却不宜人徘徊践踏的。在功用性质上,枯山水庭园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园,它与人之间有距离存在,故为“拒人”之庭园。
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了日本独特的新的美学意识。法隆寺将塔与金堂在寺院横轴上配置成左右非对称形态,不但是在日本开先河,而且现在已经定型为一种日本独创的法隆寺式伽蓝配置,至今对日本寺院配置产生着影响。
奈良东大寺
东大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为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位于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被称为世界遗产的东大寺正门——南大门,宽约50米、高约25米。于760年建成但因为火灾烧毁了,于镰仓时期被修复重建,设有高大威猛的金刚力士像(哞形像)。
纵横交错就像鱼骨的斗拱。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高48.74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
紫禁城太和殿宽64米、深37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总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
不算台基,东大寺大佛殿的高度差不多有两个太和殿那么高。而据说这个规模还是缩小了的,是原来的三分之二大小。
东大寺风格为两宋时期东南沿海地方风格明州造,即天竺样。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舍那佛。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
东大寺目前所在的奈良,全境大约有1200多头野生梅花鹿。栖息在公园和森林中,主要集中在东大寺、奈良公园、春日大社几个景点附近等待游客喂食。
关于奈良鹿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公园710年创建春日大社的时候,从鹿岛请来的神仙骑鹿而来,人们因此认为鹿是神的使者,伤害它是要受到惩罚的。
奈良鹿有专人定时照看,没有项圈,也没有围栏,有专人清理它们的排泄物,散放也无妨环境的清洁。游人在随处可见的路边摊买“鹿仙贝”喂食即可。不过偶尔也会有刁蛮的小鹿们,明目张胆的试图“搜刮”游客包里的“新奇食物”。
东大寺就是这么一个人、鹿、物和谐共处的存在。
二条城、大德寺、法隆寺、东大寺,都是日本受中国影响却又有自己本土风貌的建筑。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渴望了解自己的文化,想在生活里感受更多中华文化。新中式设计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更多的关注瞩目。
这次的日本之行,也让更多的设计师们了解到。学而时习,学而知新。新中式设计不是一味复古,也不是简单的中式元素点缀。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新中式设计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它立足于中国古典文化,却不断汲取吸收新想法新技术。
新中式设计对美的不懈追求,对更为便捷设计的不断求索,也会让新中式设计愈发成熟,愈发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