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四合院设计 > 四合院局部建筑构件 > 上马石和拴马桩
上马石和拴马桩
2013-09-17 06:48:32 [四合茗苑]
上马石和拴马桩是过去四合院债门外必备的设施,虽不属建筑范畴,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它蕴含的人文知识和历史风情,令人绕有兴趣。
在汽车和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之前,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马匹。“武官骑马、文官坐轿”是明清乃至更远的古代的主要交通方式。特比是清代,满洲贵族年纪未满60岁的都善骑马,因此,骑马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手段。
人们上马时,需要蹬在一块石头上,下马时也需要有石阶相助,浴室就产生了固定在住宅门外的上马石。
上马石是呈阶梯状的石构件,高约2尺(约合65cm),宽约2尺,长(包括第一步踏跺在内)约4.5尺(约合145cm),一般都用青白石打造而成。上马石有素作和雕刻两种做法,素作的上马石就是一快阶梯状的石头;经过雕刻的上马石下部刻出圭角形状,上面课程搭袱子(包袱)形状,包袱上面刻锦文和吉祥图案。上马石一般是成对设置,安放在宅门两侧,专供上下马之用。
如果客人骑马来访,下马后需有拴马的地方,这便出现了拴马桩。
拴马桩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在倒座房临街的后檐墙上留出约15cmX15cm大小的洞口,洞口位置正对后墙内的木柱,在木柱上面安装铁环一只,马匹的缰绳就系在铁环上。供拴马的洞口一般事先用石块打凿而成,讲究者还在里口刻上花饰加以美化,砌墙时,将石块砌在对应位置。
还有一种拴马桩,是将一块约6寸见方的石柱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约4尺左右,端头略作雕刻以供拴马之用;也有采用宽约1.5尺、厚约4寸的块石,部分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约2尺—3尺,其上刻出穿缰绳用的“鼻梁儿”,称作拴马桩或“拴马碑”。
小小的上马石和拴马桩,影射出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生活的历史风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