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四合院设计 > 四合院专题 > 四合院建筑的空间关系
四合院建筑的空间关系
2013-09-17 06:50:21 [四合茗苑]
传统四合院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即“出入躲闪”、“高低错落”。其中,“出入躲闪”是讲平面关系,“高低错落”是讲立面关系。
1.建筑平面中的出入躲闪关系
(1)正房与厢房的关系 正房是宅院中的主房,是家长居住的地方,在环境说中,居于吉位,在朝向上坐北朝南,是最佳位置。这就要求正房的体量最大,是全院建筑的中心。而处于院落东西两侧的厢房,无论位置、朝向、居住人的地位都处在次要和陪衬位置。因此,它们的开间、进深尺寸必需要小于正房。在院落宽度允许的条件下,厢房的前檐还要尽量躲闪到正房山墙轴线之外,以确保露出正房的前脸,使正房处在足够显要、突出的位置。此谓:厢房躲闪,突出正房。
(2)正房与耳房的关系耳房是正房的陪衬。从平面看,其前檐比正房大大向后收缩。如果正房两侧有抄手游廊的话,那么耳房还要退至抄手游廊之后,并与抄手游廊之间留出空隙以利采光、排水。耳房不仅在开间、进深上小于正房,而且也应小于厢房。此谓:耳房退够,突出正房。
3)厢房与厢耳房的关系 稍为讲究的四合院,在厢房南侧还要设置厢耳房一至二闻。厢耳房是厢房的陪衬,它的尺寸不仅小于厢房,而且还要小于正房的耳房,甚至在建筑形式上有时也只能采取平台形式,称为“盝顶”。设置厢耳房,主要是为了利用抄手游廊与厢房南侧相接后余出的空间。由于厢耳房的尺度很小,它只能用做厨房、车房或女仆休息用房。
(4)垂花门与抄手游廊的关系 垂花门是宅院的二门,是沟通内外宅的通道,又是东西两侧抄手游廊的交汇之点。如果只考虑通道的功能,那么垂花门在平面、立面上的尺度完全可以与抄手廊相同。但垂花门处在院落的中轴线上,位置显赫,在环境说中也占在吉祥位置,而且又是作为二门存在,所以,它的开间、进深尺寸都要大于两侧的游廊,使它处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相对于垂花门的游廊则处在明显的陪衬地位。此谓:游廊为衬,突出二门。
5)宅门与倒座的关系一般宅院的宅门位于东南角的巽位,与倒座房串联相接,是倒座房的一部分。但宅门的进深往往大于倒座房,处在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这种关系也是由功能决定的。中国人历来对宅门十分重视,它不仅是宅人出入的要塞,也是主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在环境说中,它位于生方,处在吉位,这些都要求它外形显要,位置突出。
从以上诸种关系可以看出,四合院中正房和厢房之间,是以正房为中心,厢房要躲开正房,闪在两旁;正房与耳房之间,耳房是正房的陪衬,它在平面上要退足尺寸,将空间让给正房以及它的附属物抄手游廊;厢耳房作为厢房的陪衬,尺度更小,而且要让开游廊。它们基本是按照正房一厢房一正房耳房一厢房耳房这样的顺序来确定房间的地位和尺寸的。在四合院的外宅,则要突出宅门和垂花门的地位,宅门要得到充分的强调,倒座应处在衬托的位置;垂花门也应得到充分的强调,游廊要处于陪衬的位置。
2.建筑立面中的高低错落关系
凡是在平面中得到突出和强调的建筑,在立面中也应得到相应的突出和强调。这种突出和强调,一般是通过尺度的增减来实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台明高度以突出主要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上面的,住宅建筑也是如此。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在一进或二进院落的四合院中,正房的台明是最高的,它要比厢房高出一步台阶(一步台阶高度为4寸,约合13 0mm)。垂花门、大门的台明可与正房相同。厢房、抄手游廊及倒座房的台明比正房低一步台阶。这种提高台基的方法,可使正房、宅门、垂花门在立面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强调。
(2)加大柱高尺寸以突出主要建筑 加大柱子的高度,也是突出主要建筑的手段之一。在一般情况下,正房的面宽大于厢房,按权衡比例折算后,正房的柱高也会大于厢房。但有时为了突出正房,还要另外再加大正房的柱高,使之达到恰当的高度。与正房相比,厢房的柱高就要矮得多。正房两侧的耳房,其柱高不仅要低于正房还应低于厢房。同理,作为厢房陪衬的厢耳房,柱高就更矮一此 至于增减尺寸的多少,应视院落空间的宽窄、房屋开间的大小等客观因素,根据环境要求而定,不宜一概而论,要以满足功能和视觉感受要求为原则。
倒座房的柱高可与厢房相等或相似。宅门柱高尺寸应大于倒座房。垂花门柱高应远远大于游廊,可略同于厢房。
(3) 进深尺寸对屋顶高度的影响 四合院是坡屋顶建筑。在坡高相同的情况下,房屋的进深越大,屋顶的高度就越高。在四合院建筑中,正房的进深最大,因此,正房屋顶的高度也就最高。宅门的进深大于倒座房,垂花门的进深大于抄手游廊,也使它们的屋顶尺度相应增高。
(4) 举折的因素 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人都知道,屋顶各部分的不同举折,构成了屋面优美的曲线。屋顶举折与房屋进深的大小以及步架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一幢进滦4m的房子,进滦方向分四步的话,可采用五举、七举;如一幢进深6m的房子,进深方向分六步,则可采用五举、七举、九举(或五举、六五举、八举)。显然,后者屋面比前者要高大陡峻。如果进深再大,步架再多,屋顶就会更陡。这也是造成正房高大的因素之一。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正房在台基、柱高、进深、举折诸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所以体量最大,最显赫;其他厢房、耳房、厢耳房,都按不同的因素,构成不同的高度和体量;大门高于倒座房,垂花门高于游廊,使得这两道门也得到了充分的突出。在一座宅院中,正房尺度最高,体量最大,形成建筑群体的中心。正房高于(大于)厢房,厢房高于(大于)耳房,宅门高于倒座房,垂花门高于游廊,构成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空间格局。无论从平面布局还是从立面尺度的构成去考察,都会使人感受到一种固定的井然有序的空间组合模式;而这种组合模式又给人一种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优美的韵律感。
关于四合院建筑的空间关系,还有一点应说及的,就是院落的构成以及室内外空间的联系与沟通。
四合院是以庭院为中iL、的内院式住宅,院落是四合院住宅中必不可少的定义性元素,没有院落就不称其为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院落是沿中轴划分成若干层次的,北京人称之为“几重院落”或“几进院落”。现在我们以三进院落的中型四合院为例,来分析院落的空间构成。
由宅门进入宅院之后,在倒座房和垂花门之间是第一进院落。明清四合院的第一进院落称为外院,又称外宅。它是主人接待宾客、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外院的建筑功能主要有门道、门房(传达室、门卫)、客厅(可兼作书房)、库房、厕所等。院落呈东西狭长状。院落北端在中轴线位置设二门(垂花门)通向内院。第一进院落是宅院的起点,但不是中心。
第二进院落是宅院的中心,它由坐北朝南的正房、东西厢房、与外院相通的垂花门及联系各房的抄手游廊围合而成,开阔而宽敞,第二进院落在宅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住宅中多功能共享空间,院内各房间的采光、通风、联系、交通、人们的户外活动、儿童的玩耍游戏、冬日晒暖、夏天纳凉、赏花观鱼、弦歌诵乐及至逢红白喜事时招待亲朋都要在内宅的大院里进行。北京四合院这种宽敞的内院不仅补充了室内空间的不足,而且提供了一个家庭露天活动的场所。它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和舒适,增添了许多情趣和交流。这种露天活动场所的优点,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住宅都无法相比的。
在第二进院落中,还有两处空间特别值得提及,这就是由耳房、厢房、抄手游廊和院墙围成的两处小院落,称为“小天井”。小天井的面积不大,与中心院落既分隔又联系,但它们位处一隅,安谧幽静,另有一番情趣和功用,是内宅院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进院落是由后罩房(或后罩楼)及两侧院墙围合起来的狭长空间。它的南面是正房和耳房,东西两侧一般不设厢房,院落的进深不大,是居住在后罩房内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第三进院落和第二进院落通常由位于东耳房一侧的通道相联系。
谈及院落的构成和空间,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廊子的作用。讲究的四合院,内宅的各房都有廊,这些外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部分,起着联系、沟通内外空间的作用。廊内通常都安有坐凳,天气晴和之时,宅人可以在廊内安坐小憩、赏花观鱼、戏鸟听蝉、悠然自乐。正房、厢房的外廊由抄手游廊串连起来,并与垂花门相接,在内宅形成一个环形交通系统。这种设施为居住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在雨雪天气或烈日当头时,人们可以通过环廊达于各个房间而避免日晒雨淋。四合院的这种优点,也是其他形式的住宅宅难以相比的。
由正房、厢房、倒座、耳房、罩房、游廊、宅门和院落组成的北京传统的四合院,除去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功能外,还是维护封建社会礼制的工具。晋人阮籍在《乐论》里说:“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车服、旌旗、宫室、饮食、礼之具也。”在封建社会,包括车马、衣服、饮食在内的一切,都是礼制的工具,作为居住用的“宫室”,自然就更是礼制的工具了。四合院住宅建筑的空间关系,无处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这是它的功能的核心所在。由这种功能决定的空间,自然就是主从分明、尊卑有别、严格对称、秩序井然了。
封建制度消亡以后,传统四合院依然存在。但今天的四合院已不再是封建社会的“礼之具”。它留给人们的是安恬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令人品味无穷的居住文化。